要想富先修路。10月17日,记者在嘉陵区新庙乡看到,一条从赵子河水库至新庙乡场镇的6.5米宽的沥青路正在抓紧建设中,这条道路不仅将缩短新庙乡到南充城区的距离,还为新庙乡众多产业村的发展带去了福音。可以想象的是,等到明年春季的桑果成熟期,这条新修的道路将会开进更多的城区车辆。
新庙乡党委书记孙丽告诉记者,在新庙乡脱贫攻坚战中,该乡始终坚持精准识别、精准规划、精准施策,大力发展蚕桑业的同时,引进业主发展了猕猴桃、柠檬、贡米等多个产业园。发展产业、改善基建,也就为村民增收致富、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A 精准识别 脱贫路上不落一户一人
新庙乡位于嘉陵区西南端、离城区30公里;有建档立卡贫困村5个,贫困户460户、贫困人口1251人,贫困发生率13.9%。在脱贫攻坚战中,新庙乡党委、政府首先就该乡的贫困状况进行摸底,其中,因病致贫967人、占比77.3%,因残致贫131人、占比10.5%,缺技术致贫94人、占比7.5%,其他原因致贫59人、占比4.7%。
在新庙乡的脱贫攻坚战中,“精准”二字始终贯穿其中。首当其冲就是做到精准识别。新庙乡严格按照“两评议(拟定名单评议、初定名单评议),两公示(村公示、乡公示),一比对(信息比对),一公告(区级公告)”的识别流程,通过“四级签字”确认,最终锁定贫困户,做到了识别程序精准、信息比对精准、核查核实精准。
通过精准识别锁定的贫困户致贫原因各不相同,根据每户贫困户的具体情况,新庙乡展开了精准规划。其中总体规划为分年度制定脱贫攻坚实施方案,把脱贫任务逐一项目化、实物化、具体化,精确到村到户到人。
为了更好地开展扶贫帮困工作,新庙乡成立了乡扶贫工作队,乡扶贫工作队由嘉陵区委副书记王洪波任队长,嘉陵区蚕桑局局长任益、新庙乡党委书记孙丽任副队长。在新庙乡5个贫困村,全覆盖选派了“五个一”帮扶力量,除了贫困村以外,在贫困户20户以上的3个非贫困村,全覆盖选派了“三个一”帮扶力量,187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460户贫困户。由于新庙乡老百姓有栽桑养蚕的传统,蚕桑产业也是该乡的一大支柱产业,因此,嘉陵区蚕桑局帮扶联系高顶寺村、合兴嘴村,嘉陵区农牧局和新庙乡农业服务中心分别派出骨干力量担任农技员,干部职工帮扶到户。
在新庙乡党委、政府的努力下,新庙乡2014年脱贫68户125人,2015年脱贫173户518人,2016年退出村1个、脱贫57户181人,2017年退出村2个、脱贫110户302人,剩余贫困户51户、贫困人口106人、贫困发生率降至1.2%。2018年计划退出村2个、脱贫46户95人,2019年计划脱贫5户11人。
B 精准施策 发展产业富民强村
10月17日,在新庙乡麻感坝村8组的猕猴桃产业园里,果实采摘刚刚结束,接下来将对园区进行管护工作。该村71岁的村民任丕秀和其他村民一起,正在园区里锄草。一天下来,任丕秀将有40元的务工收入。任丕秀是麻感坝村的一名贫困户,因为丈夫生病致贫,靠着流转土地的租金和在园区务工等收入,任丕秀2017年成功摘掉了贫困户帽子。
为促进村民增收,新庙乡坚持精准施策,根据贫困村的具体情况发展产业,现在在新庙乡,做到了村村有产业。
记者了解到,在新庙乡产业发展中,该乡采取土地流转、技术承包、联合营销等措施,建成新鑫种养产业园、合兴嘴村脱贫桑葚园等脱贫奔康产业园5个,建成新源、丰源等专业合作社12个,全乡建成果桑基地3000亩,投产果桑1500亩,年产值900余万元。合兴嘴村、高顶寺村700亩柠檬产业园,新庙村500亩蚕桑产业完成调型栽苗、200亩丑柑基地基本建成,粉笔山村新植优质枇杷270亩,油村坝村300亩贡米产业实现统购谷种和生物防虫、新栽果桑150亩实现全村覆盖,麻感坝村500亩猕猴桃产业、200亩果桑产业见效投产,红土地、桥上村千亩花椒产业整地植苗正在推进。
在产业发展中,新庙乡依托3000亩果桑基地,举办起了一年一度的桑葚采摘节,有经营条件的村民还开办起了农家乐。每到桑葚成熟期间,一拨又一拨的城区市民开车来到新庙乡,在为乡村增添了活力的同时,更是促进了村民的增收致富。
除此之外,新庙乡用活户均3000元到户产业资金发展庭院经济,建小家禽养殖园600余个、小种植园500余个,发展养殖小家禽3500余羽(头)、种植海椒300余亩。并发放产业周转金63.5万元,支持184户贫困群众发展种养业;引导贫困群众87户申请产业扶持基金87万元、引导104户贫困群众利用小额信贷189万元入股产业园发展,户均保底分红1346元。全乡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底的5300元增至9364元,年均增长19.2%。
新庙乡还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,激发群众内生动力,实施三项奖补。发放奖补资金29.7万元,奖补就业增收户257户;发放奖补资金43.3万元,奖补种养业增收户243户;发放奖补资金12.95万元,奖补孝老爱亲户229户。
C 民生为本 村民幸福感与日俱增
10月17日,记者在新庙乡合兴嘴村一条村道上看到,几辆挖掘机正在进行土石方开挖,对这条道路进行改扩建,裁弯取直。到今年年底,一条从赵子河水库通往新庙乡场镇的6.5米宽的沥青路将呈现眼前。
记者了解到,在脱贫攻坚战中,新庙乡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,不断增强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感。截至今年5月底,新庙乡新(改)建村组道路42.98公里,入户便民路50.5公里,实现水泥路通村率100%、入组率90%,改变了群众出行难、运输难的状况。为了进一步提高集中供水能力,新建整治集中供水工程24处、分散供水工程97处,新建山平塘10座、整治12座,新建蓄水池23口,新建提灌站2处,高位水池2口,管网建设5600米,彻底解决了吃水用水难问题。新建达标卫生室6处,乡卫生院1处,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。新修改建文化室5处,农家书屋5个,切实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。完善乡中心校功能配套,进一步优化了办学环境。改建乡便民服务中心110平方米,进一步提升了为民办事的水平。
“以前我们村没有一条水泥路,只有一条毛坯路,本来我们村地势条件就在山沟下面,一到了下雨天,场镇上的摩托车司机都不愿意到我们村来。”新庙乡合兴嘴村村民朱长武告诉记者,现在一条白色的水泥路通到了村民的家门口,无论晴天雨天,村民出行不再是难题了。
为了保障贫困户都能住上好房子,新庙乡着力推进危房改造、国土增减挂钩和三建五改,切实排危除险、完善功能,确保群众住房安全。新庙乡党委书记孙丽告诉记者,在脱贫攻坚的路上,新庙乡将进一步开发资源,将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,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到新庙乡投资发展,还将打造丝绸文化展厅,赋予乡村旅游更多的文化内涵。(记者 罗琴 卜兵 文/图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