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县城经济 >

开发五大旅游体验园 枣碧乡打造“阆中小九寨

2018-10-09 11:41:18   来源:南充新闻网    阅读:
  对阆中市枣碧乡杨家河村的村民来说,刚刚过去的国庆节,是一个充满喜悦和收获的节日。七天时间里,杨家河村吸引了众多游客,既给小村庄带来了活力与热闹,还为村民带来了一份可观的收入。
  
杨家河乡乡村旅游火爆
 
  枣碧乡党委书记敬中恒告诉记者,在脱贫攻坚战中,枣碧乡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特征,积极打造“五大旅游体验园”,包括松林塘休闲漂流区、杨家河竹筏体验区、青河村乱石滩瀑布观赏区(包含云海观赏)、周公寨千只白鹭观赏区(包含伏氏墓碑)、大梁山生态打渔人家体验园,努力建设阆中乡村旅游目的地。
  
  乱石滩瀑布风景美
  
  用活一河清水 贫困村吃上“旅游饭”
  
  小小竹排江中游,巍巍青山两岸走。9月29日,记者在阆中市枣碧乡杨家河见到,河水如一条翡翠绸带,将杨家河村勾勒成一幅泼墨山水图。清澈见底的河水静静流淌,两岸植物繁茂,九月的阳光温暖舒适,几只竹筏在水中轻轻飘荡,三五成群的游客看山看水赏秋景。岸上,一片竹林下,瓦匠做瓦、木匠锯木、篾匠劈篾……村民们开展传统手艺展示活动,迎接国庆小长假游客们的到来。
  
  记者了解到,阆中市枣碧乡杨家河村因天独厚的自然资源———青山、绿水,被评为杨家河景区,并于2017年5月1日开始正式对外开放。枣碧乡党委书记敬中恒表示,要将杨家河村的自然风光与传统农耕结合起来,打造有特点有特色的乡村旅游。“要让游客来了我们景区,真正感受到故土乡愁。”
  
  杨家河景区有一座石拱桥,是游客江中泛舟的必经之“桥”。记者看到,桥身上挂满了农耕用具,犁、簸箕、斗篷、蓑衣……一件件古老的农具展现了传统农耕的历史。
  
  沿着杨家河景区漫步,几位游客被牛碾稻米的场景吸引住了。记者看到,在一处空地上,一头牛儿被蒙上眼睛,围着碾盘慢慢转圈,碾盘里正是今年新收的稻谷,一位农妇手握扫帚,跟着牛一起转圈,慢慢清扫。随着牛儿不停转圈,金黄的稻谷慢慢被碾成了雪白的大米,这样的场景惹得游客纷纷拍照留念。记者了解到,碾子碾米不仅是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,也成了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,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看。
  
  除了石磨碾米,“元山子古法木榨榨油坊”也是该乡的一张名片。该油坊位于杨家河村元子山半山腰。“这个榨油坊成立于明末清初,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,炒锅、蒸锅、榨壳、撞壳全部都在石窟内。”枣碧乡乡长秦洪波指着榨油坊说道,古法木榨向游客展示了年代久远的劳作方式。
 
  再现蹝五匠蹞吸引游人
  
  展示传统制法 村民家门口务工
  
  在杨家河景区,多种游客体验项目让游客感觉十分新奇,例如乡村“五匠”,即木匠、篾匠、瓦匠、石匠、砖匠。9月29日,记者看到,瓦匠正是杨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杨志仕,只见他穿着长围裙,手脚麻利地和泥、上模……“我以前就是一个瓦匠,没想到现在还能捡起以前的老本行,不过以前做瓦是为了生活,现在做瓦是向游客展示做瓦这项传统技艺,我感到很高兴。”杨志仕说,景区开放以来,很多游客都积极参加,体验不同物品的传统制法。
  
  “我们是从阆中城区来的,今天天气好,就来体验一下乡村生活,之前就听朋友说这里环境很清幽,今天现场感受了,确实如此。”正准备乘坐竹筏的游客何先生告诉记者,阆中城区开车到杨家河景区只有二十多分钟,交通十分便捷。
  
  记者了解到,现在景区共有竹筏体验码头2个,竹筏16只;乌篷船体验码头1个,乌篷船2只。除了竹筏和乌篷船,游客们还可以在景区内体验皮划艇、漂流等项目。
  
  “现在我们村子变化太大了,我们这些老年人也能在家门口挣到钱,日子越过越好了。”今年70岁的杨正荣是杨家河村以前的村党支部书记,谈起村里的变化,杨正荣十分开心,他表示没想到一个贫困村也能变成旅游村。
  
  记者了解到,杨家河村是一个省级贫困村,计划今年脱贫。目前,村里有能力工作的贫困户都在景区务工,每天收入40元,一些有经营能力的村民还开起了农家乐。据了解,该景区目前共安置贫困户就业10人,贫困户开办农家乐2个,用工9人。值得一提的是,景区实行标准化管理,记者见到景区工作人员都穿着统一的绿色T恤衫,T恤的前后两面都印着“阆中市枣碧乡杨家河景区”的字样。
  
  如今,这个被称为“阆中小九寨”的乡村旅游地已声名在外。据了解,从去年5月份以来,该景区已接待游客10余万人。与杨家河景区毗邻的就是松林塘休闲漂流区、青河村乱石滩瀑布观赏区,这些旅游景点已形成以点带线、以点带面的趋势,带动着枣碧乡旅游业的发展。
  
  家家户户五谷丰登
  
  传承地方文化 树立文化品牌
  
  记者了解到,在合理利用当地优势自然资源的同时,枣碧乡十分注重挖掘地方传统文化,打响枣碧乡的文化品牌。目前,枣碧乡已经有了元山子古法木榨榨油坊、大梁山生态打渔人家、杨家河村的碾子碾农产品等旅游文化品牌。
  
  据介绍,枣碧乡白溪濠上游大梁山村莲花口,有10多户村民以打渔为生。目前,枣碧乡已通过组织垂钓活动等方式来扩大影响,搜集、整理渔家文化,发展农家乐。
  
  除了文化景点,旅游产品也是文化的代言人,还能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。目前,枣碧乡已有杨家河跑山鸡、周公寨生态羊、杨兴勇手工面、手工石墨豆花、碾子碾糙米、木榨榨油等旅游产品。
  
  “为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打好脱贫攻坚战,大力发展全域旅游,我们对枣碧乡的旅游产业进行了总体规划,依托枣碧乡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,利用竹节堰瀑布群,努力将枣碧打造成为阆中乡村旅游目的地。”敬中恒表示,在景区规划上,枣碧乡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,推进全乡乡村旅游业全面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,以杨家河景区为中心,以香桃产业为主,发展休闲观光与体验互动相结合的旅游发展模式,加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,努力将枣碧打造成为阆中乡村旅游目的地。

【责任编辑:nsw】

南商网相关报道 :

  • 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