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19日,南部县碑院镇林坝村胡永红的返乡创业园内,3名村民在投喂猪食,2名村民在清理圈内粪便。十余年前,胡永红和妻子为寻求更好的发展外出务工。有了一定积蓄后,2015年,夫妻俩带着500万元资金返乡创业,并通过吸纳贫困群众入园务工帮助其实现增收。
通过创业促就业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,在南部,胡永红并非个例。为点燃群众创业梦,铺平群众就业路,该县采取创业带动、技术培训等方式,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。
A 老乡带老乡 创业富一方
为了带领村民一同致富,胡永红成立了养殖合作社,采取量化入股、保底分红、二次分利等模式,以“合作社+贫困户+支部+就业”的机制,吸纳13名贫困劳动力长期入园务工,解决8名贫困劳动力灵活就业。“每月工资有2500元,我很满意。”在胡永红的返乡创业园内上班的村民冉琼林说,如今,在家门口一样能挣到钱。
如今,胡永红的返乡创业园占地达60亩,建有养殖场2000平方米,养牛300头、猪700头。谈到未来,老胡和妻子表示,要把创业园继续扩大,打造成一个生态养殖场,同时增加瓜果蔬菜,发展绿色养殖,生产生态农产品。
在东坝镇打鼓山村返乡农民工邱大国、刘文凯等人创办的国凯海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内,郁郁葱葱的柑橘树长势喜人。
“在外的生活总是漂泊的,想要早点叶落归根。”邱大国回乡创业的原因很简单。看到家乡的柑橘产业有一定基础,他和刘文凯等人一拍即合,决定回乡创业,发展柑橘产业。
“村民们很乐意,村组干部很支持。”在县农牧业局和打鼓山村党支部的大力协助下,合作社流转了该村5个村民小组的土地,并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、整理调形。随后,由合作社牵头,对村里2736亩撂荒地以及荒山全部进行集中整治,建起了占地3500余亩的柑橘种植园。
如今,打鼓山村的柑橘产业逐渐步入正轨。种植园的柑橘已全面挂果,一筐筐柑橘运出大山沟,运往成渝、江浙等一带销售,让村民们从中尝到了“甜头”。年过半百的村民鲜秀菊在种植园内打工:“种的还是自家地,如今却有了工资,一年收入超过1万元。”
“村子生态环境好,橘子品相口感佳,很多客人都是慕名前来购买的。”谈到销售情况,邱大国笑得合不拢嘴。他说,下一步还计划开办农家乐,发展采摘体验游,打造集观光农业、休闲农业、体验农业为一体的绿色生态观光农业,带领更多村民增收致富。
据介绍,南部县紧抓返乡农民工创业和高校毕业生创业两个关键点,有效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。2018年,全县新增创业实体3986户,通过创业带动就业11460人。
B 家有梧桐树 引来凤凰栖
在南环集团新能源汽车汽配产业园内,四川贝恩贝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已经投入生产。笔者注意到,偌大的厂房被精细划分为焊接、冲压、半成品、精加工等区域,操作人员身着工作服,凝神静气地操作各种专业设备。在焊接区,5台焊接机器人正在对汽车零配件的摆臂进行切割和喷涂,现场焊火飞舞。
“用机器人焊接,工作效率是人工的3倍,还具有稳定性高、成型效果好等特点。”车间操作工人王建军手持控制器,完成编程后,轻点屏幕,5台机器人便开始工作。
王建军之前在北京某企业从事汽车零配件生产。随着入驻南部县工业集中区的企业越来越多,他毅然回乡就近就业。如今,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据焊接线路和形状的具体要求编程,对机器人下达“指令”,让机器人按指令工作。“产品质量可靠,远销美、韩等国家。”王建军补充说。
贝恩贝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,随着公司订单不断增多、产量不断提升,他们还需要机械充压、模具等方面的技术工人。
南部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,该县通过招大引强,落地生根一大批好企业大企业。家有梧桐树,引来凤凰栖。2018年,南部县城镇新增就业12880人,完成全年任务的151.53%;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134人,完成全年任务的118.56%;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03人。
C 搭建好平台 “头雁”作示范
“支持创业,拓展就业。”南部县就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近年来,该县把鼓励和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增加群众收入、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举措。该县充分发挥在外乡友的返乡创业热情,完善创业政策和资金支持,以及孵化平台建设等保障,形成政府激励创业,社会支持创业,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局面。
为引导在外乡友返乡创业,该县通过组织创业成功人士“现身说法”,感召和引导在外乡友勇于返乡创业。同时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有资金、有技术的在外乡友,提供长期跟踪服务,提升创业成功率。
南部县始终把创业平台建设作为返乡下乡创业的有效载体,在河东工业园区以“园中园”模式构建创业孵化园,并成为县域第二产业创新创业孵化龙头,已入驻宏声电子、卓煜翔电子等一批优质企业。在农村依托“互联网+”打造电子商务平台,采取互联网联合经营模式、合伙共创物流模式、互联网订单式销售模式,培育“农村淘宝”合伙人101人、淘帮手238人、配送员153人,带动492人创业就业。积极支持返乡创业者领办农村新经济组织,组建农民合作社、产业协会、专业合作组织等,解决群众长期就业与灵活就业问题。
“创业不易,在创业过程中总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瓶颈。”南部县就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针对资金不足、知识欠缺等返乡下乡创业者存在的主要问题,南部县着力落实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,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个人最高可提供10万元的创业贷款,对返乡创业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开办的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或“三园”企业(奔康园、产业园、创业园)最高可提供200万元的创业贷款。
围绕“以培训促就业、以创业带动就业”的目标,该县利用综合培训中心为返乡创业者提供“量身定做”式培训,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,分层次开展有针对性、实用性的创业培训。同时,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,放宽创业准入条件,简化办事程序,及时为创业者提供户籍转移、子女入学、土地流转手续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和便利措施,为创业者提供了及时、高效、便捷的一站式服务。
此外,针对农民工返乡就业,南部县还把建设“零距离”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作为重点,在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一楼大厅设立人力资源一站式服务中心,通过“就业援助月”暨“春风行动”系列专项招聘活动,邀请县内25家企业,在中心乡镇开展“逢场日”招聘会,并运用“南部就业”微信公众号和“公共招聘网”等网络平台,推送最新最及时的就业信息。
据了解,目前,南部县返乡农民工实现自主创业1572人,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达11460人。下一步,南部县将定期在返乡下乡创业者中开展评选,表彰“十大返乡创业明星”,为返乡创业者搭建一个引入先进人才资源的平台,形成头雁效应、标杆作用。(张枥 李果 曹伯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