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景如画的张澜故里景区(资料图)
蓝天白云,青山绿水,成片大棚……面对如画的乡村美景, 如何深入挖掘农业产业园潜力?对此,西充进行了“整体联动”的有益尝试:通过农业产业园与景区联动, 引导群众把农业生产与旅游结合, 开展乡村田园风光休闲旅游, 有效地延伸农业的产业链, 提升了传统产业的质量和效益, 闯出了一条农旅结合的新路子。
农旅结合 建成产业基地30万亩
西充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, 衍生出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。在以农促旅方面,该县重点在农业龙头企业中开发观光农业,打造出百科中国有机生活公园、茂源农业生态园等一批观光农业龙头景点。
8月22日, 记者在位于西充县中岭乡上坊寺村的茂源农业生态园看到,连片的大棚里,红色的番茄、绿色的苦瓜等时令蔬菜长势喜人;池塘里鱼儿跳跃;圈舍里猪羊成群……据了解,占地3万亩的茂源农业生态园, 是按照打造现代农业观光与旅游休闲度假、体验互动、城乡一体化的农旅结合示范区。
“以农业观光为主的乡村旅游业正成为我县发展最快、潜力最大、带动性最强的产业。目前,我们围绕‘2+4’特色产业规划,以‘五大园区’为主,建成农旅结合产业基地30万亩。” 西充县副县长何德清介绍, 西充把农旅结合作为农业转型升级、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,加速突破,通过全域规划、资源整合,将产业基地与旅游景区叠加统筹建设,基地变成了景区、产业变成了卖点,农村走上一条乡域景区化、乡村景点化、农户景观化的发展之路。
农旅结合,双龙桥村加快发展乡村旅游(资料图)
一村一品 现代农业园区遍布城乡
西充县委书记陈泽斌表示, 该县要将每个乡镇、每个村、每个景点都纳入现代农业总体规划,实现连点成线、连线成片、组团发展,将西充整体打造成一个体系完备、特色鲜明、西部领先、国内一流的“中国西部现代农业公园”。
西充县灵宝宫村距离4A级景区张澜故里景区只有2公里路程,这是灵宝宫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大优势。 该村以距离新村不远的一座叫马尾包的山为产业核心,山下进行水产养殖,以甲鱼、乌鱼等为主;山上除有猕猴桃、西凤脐橙等经果林外,主要以花椒种植为主。
依托张澜故里景区旅游文化,以“体现乡村田园风光,保留农村庭院生活情趣”的灵宝宫村是西充农旅结合的一个缩影。据了解,该县着力打造“三纵(国道212线、龙滩河流域、青龙湖流域)两横(西太线、西射线)”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核心示范区,在义兴、青狮等乡镇重点发展有机粮油;凤鸣、中岭等乡镇重点发展有机蔬菜;仁和、太平等乡镇重点发展有机水果。
西充县农牧业局局长郭峥嵘介绍,按照“一乡一业、一村一品、一湾一景”百花齐放的要求,该县打造了古楼“桃花村”、莲池“梅花村”、凤鸣“玫瑰花村”、凤和“柑橘村”等景点。在西充广大农村,现代农业园区遍布城乡,因地制宜、一乡一业、一村一品发展的各种产业点缀其间,处处是风景,处处是游客。
8月21日, 西充县凤鸣镇双龙桥村村民罗文川的“石锅鱼”餐馆大堂里已坐下三四桌游客。 说起乡村旅游为农村带来的变化,罗文川高兴之情溢于言表。他告诉记者,他是回乡创业的农民,回家后开了一家农家乐, 年收入有10万元左右。为办农家乐,罗文川没少下功夫,厨师技能班、礼仪培训班一个没落下。
西充县旅游局工作人员杨焰君告诉记者, 为了提升农家乐的管理和服务水平,该县通过开设培训班、专题讲座等形式,对旅游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。
让乡村旅游产业市场无限度放大,农业产业服务旅游因素不断延伸, 是西充县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切入点之一。该县不仅制订完善各类乡村旅游发展优惠政策,对重大旅游项目在功能配套、项目整合等方面予以倾斜,还引导和鼓励景区周边群众大力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服务业。
据统计,截至目前,该县共培育农业观光采摘园34个, 农家乐230个, 农家客栈78个。今年1至7月,该县共接待游客207.8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.4亿元。(蒲南平/图 李鹏飞 西充记者站 李同周/文)
相关新闻:西充举行“做大农业品牌”座谈会
8月22日,西充县召开有机农业文化建设交流座谈会,来自该县诗词学会、西充网的负责人以及南充、广州、杭州等地乡友就农业品牌文化建设积极建言献策。
农业品牌文化建设如何搞?大家一致认为,首先要以农业特色产业为重点,定期组织开展地方特产、品牌评选工作,引导和支持企业创“名牌”和“三品一标”认证,深入挖掘地域历史文化、人文文化、耕读文化等特色文化,并融入到农业品牌文化建设之中,打造本土优质品牌。
其次, 要营造良好品牌文化建设氛围,充分运用互联网媒体,加强商标法律知识、 商标品牌战略及品牌建设宣传; 政府要不断加大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,形成“政府推动,企业主动,工商互动”的品牌文化建设工作新格局。
最后,要依托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优农产品,强化农产品产业基地建设,引导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 推行标准化生产管理,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档次,形成地域品牌优势。(西充记者站 赵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