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县城经济 >

以绿为脉 西充打造最美田园城市

2016-10-20 09:42:48   来源:南充新闻网

莲花湖

  10月17日,记者在西充县安汉大道看到,宽阔的街道两旁,一座座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整齐分布,一条条绿化带沿着街道延伸,绿化带中,高大的乔木与低矮的应季花卉俯仰生姿,行步道、休闲长椅掩映树丛中……处处呈现出园林与城市的和谐相融的景象。

  近年来,西充县围绕绿色发展战略,努力建设“城在山中,山在城中,山水相依,绿满城廓”的山水园林城市,在拓展城区面积的同时坚持规划超前、绿化先行。

  生态建设 城乡满眼绿色

  天蓝、地绿、水净……漫步在西充县常林、凤鸣、义兴、青狮、观凤百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带,只见群山如黛,平坦的乡村水泥路蜿蜒整洁,别致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,构成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生态画卷。

  为改善乡村环境,西充县以构建富裕、和谐、靓丽新村为目标,在农村开展道路硬化、路灯亮化、道路边绿化、村庄美化等工作,倾力打造“村在山水间,家在花园里”的生态美景,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,初步形成了林绕村、村环林的立体绿化景观。

  “目前,西充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7%,森林覆盖率达到45%。”据该县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,为了保护生态,该县制定完善了激励扶持政策,县财政设立了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专项资金,采取以奖代补方式,对场镇污水治理、生态湿地保护等给予奖补。同时,对破坏生态植被、违规排放污水等行为,采取缴纳生态补偿费或实施生态恢复等措施。

  西充县立足“山、水、城、园、林”相依的自然生态优势,以“绿”为脉推进园林绿化建设,全面培育和打造“最美田园城市”。如今,城区新增公共绿地20万平方米,人均拥有绿地面积达到13.2平方米,形成了“半城山色半城湖”的生态格局,西充市民拥有了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,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的生活环境。

多扶镇一景

  三产融合 推动绿色发展

  近年来,西充县秉承“生态经济化,经济生态化”的发展理念,以建设生态经济强县为目标,以有机农业为突破口,以项目为支撑,努力推进城乡统筹,初步形成“三产互动、城乡共融”的良性发展格局。

  “以前,我们这里盛产红苕、辣椒等农产品,县域经济基本依靠传统农业……”该县农牧业局局长郭峥嵘介绍,面对发展困境,西充县全面审视县情,科学研判形势,找准了自身的比较优势:在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,大力发展以有机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,走出了一条产业化发展之路。

  如今,该县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、国家农业科技园等“六大重点园区”,发展壮大有机粮油、有机畜禽和充国香桃、西凤脐橙、二荆条辣椒、充国香薯“2+4”特色主导产业,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、集约化、标准化、信息化、市场化、品牌化发展,共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0万亩,培育省市农业龙头企业34家、专业合作社490个、家庭农场970个,建成有机农业基地13.3万亩,有机基地规模稳居西部第一。

  为了深度挖掘有机农产品的附加值,延伸产业链,该县因地制宜,打造了西充工业集中区多扶食品产业园。“因为西充的水好、地好,又是有机食品基地,所以,吸引了很多企业前来西充。”西充县工业集中区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,已被纳入南充市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的多扶工业园,园区建成面积达到6.5平方公里,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达到53户,星河科技、太极制药、通光光缆等14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,成为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。

  “十二五”末,以农产品精深加工、生物科技、精密制造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在西充快速崛起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.6%,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36.1%。

  田园变花园,乡村变景区。凭借良好的生态优势和蓬勃发展的有机产业,西充县乡村旅游风生水起。

  在凤鸣镇双龙桥新农村聚居区,一排排白墙灰瓦的“小别墅”错落有致,太阳能路灯矗立路旁;房前屋后菜园里,果树、小菜长势喜人;村旁石桥下,溪水潺潺…… 近年来,西充县依托自然生态资源、有机农业基地和特色新农村,加快发展乡村旅游。深度开发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、百福寺国家森林公园、九龙湖生态旅游景区、张澜故居4A级旅游景区、中国有机生态循环第一村、古楼桃园新村等乡村旅游目的地。

 

  “十二五”末,西充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0.1亿元,成功创建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。

  民生工程 催开幸福之花

  近年来,西充县紧紧围绕百姓衣、食、住、行等重点领域,坚持政策向民生倾斜、财力向民生集中、感情向民生投入,一项项贴民意、暖民心、惠民生的工程项目顺利推进。

  在西充,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有38万多人,留守老人有5.4万人,而且大都高龄、独居,如何解决这些特殊人群的养老问题?目前,该县588个行政村均成立了由老干部、老党员组成的托管养老小组、“五队”服务队、养老互助站,让失能老人有人照顾,特困老人也有人帮扶。

  近年来,西充县通过完善医疗设施、壮大医疗队伍、优化服务质量、简化就医流程的“四部曲”举措,解决群众“看病难”的问题。

  “农村区域面积广,村民居住分散,仅靠乡镇中心医院和巡回义诊活动,难以满足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。只有完善了村级医疗设施建设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”西充县卫生局局长何春告诉记者,该县把完善村级医疗服务作为破解基层群众“就医难”瓶颈的重要举措,逐步对全县611个村级卫生室进行规范化建设,并签约村级医生839名,初步实现了农村居民“小病不出村、大病早发现、急病好求助”的愿望。

  近年来,西充县坚持把人民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利益的安居房工程作为实施民生工程的重要任务来抓,通过加大财政投入、创新实施政策,切实推进保障房建设、农村危房改造、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等多项民生工程项目。(李同周)


【责任编辑:nsw】
  • 分享到: